首页 > 最新试读 > 青春小说《沈昊》主角供他读博七年,他用五万打发我全文精彩内容免费阅读

青春小说《沈昊》主角供他读博七年,他用五万打发我全文精彩内容免费阅读

热度:2℃更新时间:2025-10-29 18:47:53
供他读博七年,他用五万打发我

供他读博七年,他用五万打发我

燕云十八嘤的《供他读博七年,他用五万打发我》这本书写的很好!语言丰富,很是值得看,沈昊是本书的主角,小说描述的是:哪一个字,哪一个标点,没有我的心血?你管这叫‘共同研究’?那我问你,论文的作者署名上,为什么连我的名字缩写都没有?”电话……

作者:燕云十八嘤 状态:已完结

主角:沈昊

1“苏然,这是五万块,拿着钱,以后别再来纠缠阿昊了。”香格里拉酒店最顶层的宴会厅,

水晶吊灯的光芒刺得我眼睛生疼。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,正用两根涂着蔻丹的手指,

夹着一张薄薄的支票,递到我面前。她看我的眼神,像在看一只不小心从后厨跑出来的,

沾满油污的老鼠。我身上还穿着做“小南门”生煎外卖的围裙,油烟味混着汗味,

在这满是高级香水和红酒芬芳的空气里,显得格格不入。妇人身后,

青春小说《沈昊》主角供他读博七年,他用五万打发我全文精彩内容免费阅读

站着我谈了七年的男朋友,沈昊。他今天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白色西装,头发梳得一丝不苟,

手腕上那块我分期两年才给他买下的欧米茄手表,闪着昂贵的光。他身边,

依偎着一个穿着ElieSaab高定礼服的女孩,

娇俏的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诧和鄙夷。我认识她,林薇,沈昊博士生导师的独生女。

“阿姨,您这是什么意思?”我脑子里嗡嗡作响,

手里还提着给“8888号总统套房贵客”特意加急**的蟹粉小笼包。保温箱的温度,

烫着我的指尖。“什么意思?”妇人,也就是沈昊的妈妈,嗤笑一声,声音不大,

却足以让周围那些看热闹的宾客听得一清二楚,“今天是我儿子阿昊和薇薇的订婚宴,

你一个卖包子的,来这里搅局,安的什么心?”订婚宴?我像被一道天雷劈中,

浑身的血液瞬间冻结。就在昨天晚上,沈昊还给我打电话,说他导师的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,

今天要在酒店开庆功会,不能陪我出摊了。他说:“然然,等这个项目结束,我就能留校了,

到时候我们就结婚,我再也不让你这么辛苦了。”七年了。从他读硕,到读博,整整七年。

我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和面、调馅,在烟熏火燎的灶台前站十几个小时,

用一张张一块、五块的零钱,供着他的学费、生活费,

甚至是他为了“拓展人脉”去参加的各种昂贵的学术会议。我放弃了保研,

放弃了所有同学羡慕的offer,守着我妈留下来的那个小小的铺子,

就为了他口中的那个“未来”。而现在,我的未来,正挽着另一个女人的手,

接受所有人的祝福。“沈昊。”我死死盯着他,声音抑制不住地发抖,“你告诉我,

这是怎么回事?”沈昊的眼神躲闪了一下,不敢看我。他身边的林薇却娇笑着上前一步,

挽住他的胳膊,将头靠在他的肩膀上,用一种宣示**的姿态对我说:“这位大姐,

你还没看明白吗?阿昊爱的是我,我们马上就要结婚了。你和他,已经是过去式了。

”她顿了顿,目光落在我油腻的围裙上,掩着鼻子,

仿佛闻到了什么难闻的味道:“阿昊是天上的雄鹰,注定要翱翔九天,

而你……只是地面上的一只蚂蚁。你们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。拿着钱走吧,五万块,

够你卖多少个包子了?别在这儿自取其辱了。”周围传来一阵压抑的哄笑声。

那些西装革履、裙裾飘飘的男男女女,像在看一场有趣的马戏。沈昊的妈妈一脸得意,

仿佛在说:看,我儿子多有本事,能让林家大**这么死心塌地。沈昊终于开了口,

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耐和施舍:“苏然,别闹了,我们已经结束了。这七年,谢谢你的照顾,

这五万块,算是我给你的补偿。你我之间,早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了。我的未来,你给不了。

”我的未来,你给不了。这句话像一把淬了毒的刀,精准地捅进了我的心脏,

然后狠狠地搅动。我看着他,看着这个我爱了七年,付出了整个青春的男人。他的脸上,

没有丝毫愧疚,只有急于摆脱我的烦躁。我忽然就笑了。眼泪在眼眶里打转,我却笑出了声。

我一步步走上前,无视沈昊妈妈警惕的眼神,也无视林薇挑衅的目光。我走到沈昊面前,

将手里一直提着的保温箱,重重地放在他面前的餐桌上。“砰”的一声,

惊得周围的人都安静了下来。“沈昊,”我看着他的眼睛,一字一句地说道,

“你博士论文里关于‘古代壁画颜料固色技术’的理论基础,是我熬了三百多个夜晚,

翻烂了十几本古籍,从一份残缺的宋代方志里给你找出来的吧?”沈昊的脸色,瞬间变了。

“那篇让你拿到国家级奖学金,被你导师誉为‘天才之作’的SCI一区论文,

里面最核心的那个模拟实验数据,是我用我外公留下的老算盘,帮你一点点推演出来的吧?

”他的嘴唇开始哆嗦,眼神里透出惊恐。“还有,你申请留校的报告里,

那个关于‘数字人文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’的课题构想,

是不是你上周从我电脑里拷贝走的,一份我准备了半年,

打算用来申请我自己的研究课题的完整方案?”我每说一句,沈昊的脸色就白一分。到最后,

他已经面无人色,摇摇欲坠。周围的宾客也听出了不对劲,议论声四起。

林薇的脸色也变得极其难看,她用力掐着沈昊的胳膊:“阿昊,她胡说八道些什么?

”我没理会他们,只是轻轻打开了保温箱。一股浓郁的蟹粉香气瞬间弥漫开来。

“这是你最爱吃的蟹粉小笼包,我特意给你做的。不过现在看来,你大概是没福气吃了。

”我拿起那张五万块的支票,当着所有人的面,慢慢地,一点一点地,撕成了碎片。然后,

我将纸屑随手一扬。“沈昊,你记住。你欠我的,不是这区区五万块能还清的。

”“你偷走我的人生,我会让你,用你的全部,来偿还。”说完,我转身就走,

留下身后一片死寂和满地狼藉。走出宴会厅的那一刻,我的眼泪终于决堤。

2回到那个不足三十平米,却堆满了沈昊各种专业书籍和奖状的出租屋,我几乎虚脱。

这里曾经是我和他的“家”。墙上还贴着他信誓旦旦写下的“奋斗目标”,

书架上摆满了我省吃俭用给他买的原版外文书。空气里,似乎还残留着他昨天离开时的味道。

一切都像一场荒诞的梦。我瘫坐在冰冷的地板上,任由眼泪无声地滑落。七年的青春,

七年的付出,像一个笑话。我以为我在为我们的未来添砖加瓦,

原来我只是在为他搭建通往别人怀抱的阶梯。那个叫林薇的女孩说得对,他们是天上的雄鹰,

我是地上的蚂蚁。可她不知道,这只雄鹰的翅膀,是我一根羽毛一根羽毛,用血汗粘上去的。

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。我抹掉眼泪,从地板上爬起来,走到书桌前。

桌上还摊着一本我没来得及收起来的线装古籍,旁边是我用蝇头小楷做的密密麻麻的批注。

我本科学的是古典文献学,成绩一直是系里第一。当年,我已经拿到了本校的保研资格,

导师是我国著名的文献学专家王教授,他甚至承诺硕博连读,让我做他的关门弟子。而那时,

沈昊考研失败,情绪低落。他说:“然然,再给我一年时间,等我考上了,

我们就一起在学校里读书,那样的日子多好。”为了他这句话,我撕掉了保研协议,

选择了工作。后来他考上了,读了硕,又读了博。他的专业是材料科学,

一个听起来和我的专业风马牛不及的领域。可三年前,他接了一个导师的课题,

关于古代文物的数字化保护。他一筹莫展,因为课题涉及大量古代工艺和文献资料的解读,

这恰恰是他的知识盲区。是我,像找到了新的生命价值一样,一头扎了进去。

我利用我所有的专业知识,帮他查资料,翻译古籍,建立理论模型。

他论文里那个最核心的“颜料固色”理论,

就来源于我从一本叫《梓人遗制》的宋代手抄孤本里发现的一段关于“丹青固彩法”的记载。

那本书是外公的遗物,世上仅此一本。我将我的发现,我的构想,我的所有研究心得,

毫无保留地给了他。他欣喜若狂,说我是他的缪斯,是他生命里的光。然后,

他拿着我的心血,发表了论文,获得了荣誉,平步青云。而我,则在油烟和汗水中,

渐渐模糊了自己本来的模样。直到上周,我花了好几个月的心血,

构思了一个将“数字人文”与我家“小南门”这种老字号小吃的传承结合起来的课题方案,

想着等他毕业稳定了,我也去申请个在职博士,重新追逐我的梦想。结果,这个方案,

也成了他献给新主人的投名状。我真是,天底下最蠢的傻瓜。我打开电脑,

插上一个看起来很旧,上面还贴着一张“蜡笔小新”贴纸的U盘。这是我的习惯,

所有重要的研究资料,我都会在这里备份。我点开一个名为“梓人遗制研究”的文件夹。

里面是我从2018年开始,长达三年的所有研究记录。

有《梓人遗制》孤本每一页的高清扫描件,有我逐字逐句的翻译和考据,

有我为了验证“丹青固彩法”可行性而做的上百次模拟实验的原始数据记录,

有我和沈昊之间关于课题讨论的全部邮件和聊天记录。甚至,还有几段视频。视频里,

灯光昏暗,我戴着眼镜,一边翻着泛黄的古籍,一边在白板上给他讲解着复杂的结构图,

而他,则像个小学生一样,坐在旁边认真地做着笔记。铁证如山。这些东西,

足以将他从“天才学者”的神坛上,彻底拽下来,摔个粉身碎骨。

我看着屏幕上沈昊那张专注又崇拜的脸,心脏还是会抽痛。但我知道,我不能再软弱了。

他偷走了我的人生,我就必须亲手拿回来。我没有立刻冲到学校去举报他。那样太便宜他了。

我要让他一点一点地,品尝从云端跌落的滋味。我要让他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切,

都变成戳穿他谎言的利刃。我从文件夹里,挑出了一张图片。

那是我根据《梓人遗制》的记载,复原出的一种古代颜料的分子结构图。这个结构,

与沈昊公开发表的论文里的核心结构图,有90%的相似度,但在一个关键的节点上,

我做了微小的改动。这是我当时留下的一个心眼。我告诉沈昊,我复原的结构不稳定,

需要进行改良。他信以为真,直接用了我“改良”后的版本。而这个所谓的“改良”,

其实是一个致命的陷阱。它在理论上看似完美,但在实际应用中,

会导致颜料在特定的温湿度下,发生不可逆的降解。而这个“特定的温湿度”,

恰好是南方梅雨季节的平均温湿度。我将这张原始的、正确的分子结构图保存下来,

然后打开了邮箱。我找到了一个人。中科院的张承德教授,国内材料学领域的泰斗,

以治学严谨、眼里揉不得沙子而闻名。最重要的是,他和沈昊的导师林教授,

是出了名的学术死对头。我注册了一个匿名的邮箱,编辑了一封邮件。邮件内容很简单,

没有长篇大论的控诉,只有一张图片,和一句话。“张教授,晚辈偶然发现,

林门高足沈昊博士大作中的核心理论模型,似乎与古籍《梓人遗制》所载之法,

在一个关键之处有所出入。不知这是否会对颜料的长期稳定性,构成隐患?”发送。

做完这一切,我拔掉U盘,紧紧攥在手心。沈昊,林薇,林教授。这场好戏,才刚刚开始。

3第二天,我像往常一样,凌晨四点起床。和面,发面,调配猪肉馅和蟹粉馅。

天蒙蒙亮的时候,我的“小南门”生煎铺子准时开张。老主顾们排着队,

热气腾腾的生煎包在巨大的平底锅里滋滋作响,撒上黑芝麻和葱花,香气能飘出半条街。

“小苏老板,今天气色不错啊!”“然然,给我来两份,一份肉的,一份蟹粉的!

”我笑着和街坊们打招呼,收钱,打包,动作麻利。仿佛昨天在香格里拉发生的一切,

只是一场噩梦。但只有我自己知道,我的心,比这烧得滚烫的铁锅还要冷。一整天,

我没有接到沈昊的任何电话和信息。我猜,他大概正沉浸在即将迎娶白富美,

走上人生巅峰的喜悦里,根本无暇顾及我这只被他一脚踩死的“蚂蚁”。也好,

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,才更让人期待。直到第三天下午。我正在店里盘点当天的收入,

手机响了。是一个陌生的号码。我划开接听,没有说话。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,

然后传来一个低沉而威严的声音:“喂,你好。请问是这个邮箱的主人吗?

”他念出了一串字符,正是我注册的那个匿名邮箱地址。我的心跳漏了一拍。“我是张承德。

”果然是他。比我预想的还要快。“张教授,您好。”我压低声音,

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沉稳一些。“你发给我的那张图,还有那句话,是什么意思?

”张教授开门见山,语气严肃,“《梓人遗…遗制》?这是什么书?我查遍了所有数据库,

都没有找到相关记载。”“因为它是孤本,从未对外公开过。”我平静地回答。

电话那头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吸声,显然,“孤本”这两个字,对一个学者有着致命的吸引力。

“那张分子结构图……你是怎么得到的?它和沈昊论文里的图,究竟有什么关系?

”他追问道。“张教授,我无法透露我的身份。我只能告诉您,沈昊论文里的模型,

是一个存在致命缺陷的‘优化’版本。而我给您的,才是原始、正确的版本。

”“你有什么证据?”“证据就在沈昊自己的论文里。

您只需要用‘拉曼光谱’对他所谓的‘固色颜料样本’进行二次检测,

将光谱数据与他论文中标注的数据进行比对,再结合我给您的原始结构图进行分析,

您就会发现,他论文中的数据,是经过‘修饰’的。他根本没有做出真正的成品,

他所展示的,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空中楼阁。”我语气笃定。

因为那个所谓的“固色颜料样本”,是我按照“丹青固彩法”的原始配方,亲手为他调制的。

我当然知道它的真实光谱数据是什么样的。

而沈昊为了让他那个“优化”过的错误模型能够自圆其说,必然会对原始数据进行修改。

这是学术造假中最常见,也最难被发现的手段。除非,有人拿着正确答案,

去逆向检验他的解题步骤。电话那头,张承德教授沉默了。良久,他沉声说道:“我明白了。

下周在上海有一个全国材料科学高峰论坛,沈昊和他的导师都会参加。我会找机会,

亲自‘请教’一下这位青年才俊。”“那就有劳张教授了。”“不必。我不是为了你,

我是为了学术的尊严。”电话挂断。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第一步棋,已经落下。接下来,

就等着看好戏了。一周后,上海。全国材料科学高峰论坛如期举行。我没有去现场,

但互联网时代,信息没有距离。我通过一个在论坛做志愿者的学妹,实时关注着现场的动态。

下午三点,是青年学者成果报告会。沈昊作为特邀的青年代表,意气风发地走上讲台。

他穿着考究的西装,戴着金丝眼镜,侃侃而谈。PPT做得精美无比,

将他那套剽窃自我的理论,包装得天花乱坠。台下,他的导师林教授满面红光,与有荣焉。

第一排的嘉宾席里,林薇也正满眼爱慕地看着他,像在看自己的英雄。

一切都完美得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。直到提问环节。张承德教授缓缓站了起来。

整个会场瞬间安静下来。所有人都知道,这两大学术阵营的领军人物,向来是王不见王。

“沈博士,青年才俊,后生可畏。”张教授的声音通过话筒,传遍整个会场,

“你的报告非常精彩,但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。”“您请讲。”沈昊的姿态放得很低,

显得谦逊有礼。“关于你提到的‘丹青固彩法’的分子模型,”张教授不紧不慢地说道,

“你在C-17号碳链上引入的那个‘偕二甲基’基团,确实在理论上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。

但据我所知,这种结构在强极性溶剂环境下,

尤其是在模拟古代壁画所处的碱性石灰岩环境下,会产生一种‘空间位阻效应’,

反而会加速颜料的降解。不知,你是否做过相关的长期稳定性实验?实验数据,又是如何呢?

”这个问题,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,瞬间切开了沈昊华丽的报告外衣,

直抵最核心、最脆弱的要害。我通过学妹发来的现场视频,清晰地看到,沈昊脸上的笑容,

僵住了。他的额头上,瞬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。这个问题,他根本回答不了。

因为他所有的实验,都只停留在计算机的模拟层面。而那个模拟程序,还是我帮他编写的。

我早就料到他会在这里摔跟头。“这个……关于这个问题……”沈昊语无伦次,

眼神慌乱地向台下的导师求助。林教授的脸色也变得铁青,

他显然也没料到张承德会问出如此刁钻、如此内行的问题。整个会场,鸦雀无声。

所有人的目光,都聚焦在台上那个汗流浃背、狼狈不堪的“天才学者”身上。

林薇脸上的爱慕,也变成了错愕和不安。这一刻,我知道,我布下的第一张网,

已经开始收紧了。4论坛上的“翻车”事件,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,

在学术圈内激起了不大不小的涟漪。虽然林教授动用人脉,将影响压到了最低,

但“天才学者沈昊被张承德教授当场问倒”的八卦,

还是在各种学术论坛和私下交流群里不胫而走。怀疑的种子,一旦种下,

就会疯狂地生根发芽。沈昊的电话,终于在论坛结束后的第二天晚上打了过来。

我正在给最后一锅生煎撒上葱花,手机在围裙口袋里疯狂震动。我擦了擦手,慢悠悠地接起。

“苏然!是不是你搞的鬼!”电话一接通,沈昊压抑着怒火的咆哮声就传了过来。

“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。”我一边将生煎打包,一边淡淡地回应。“你还给我装!

”他气急败坏,“张承德为什么会知道‘空间位阻效应’?那个问题那么偏,

连我导师都没反应过来!是不是你把什么东西告诉他了?”“沈昊,你自己的论文,

你自己回答不了问题,跑来质问我?”我冷笑一声,“怎么,天才学者的脑子,

忘在上海没带回来?”“你!”他被我噎得说不出话,呼吸声粗重得像一头受伤的野兽,

“苏然,你到底想干什么?我们已经分手了,钱也给你了,你为什么还要缠着我不放?

你毁了我,对你有什么好处?”“好处?”我关掉灶火,靠在油腻的墙上,一字一句地说道,

“看着一个窃取别人心血、靠女人上位的骗子身败名裂,就是最大的好处。

”“你……你血口喷人!”他声嘶力竭地否认,“什么窃取?那是我们共同的研究成果!

我只是……我只是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开发!”“共同研究?”我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,

“沈昊,你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,那篇论文,从选题,到理论,到数据,再到成稿,

哪一个字,哪一个标点,没有我的心血?你管这叫‘共同研究’?那我问你,

论文的作者署名上,为什么连我的名字缩写都没有?”电话那头,死一般的寂静。过了许久,

他的声音软了下来,带着一丝哀求:“然然,我知道,我知道我对不起你。是我不好,

是我鬼迷心窍。你再给我一次机会,好不好?我们重新开始。我和林薇只是逢场作戏,

我爱的人一直是你啊!”“林薇知道你这么爱我吗?”我打断他拙劣的表演,“沈昊,

收起你那套吧。七年前或许我会信,但现在,我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信。”“苏然!

你别给脸不要脸!”见软的不行,他又露出了本来面目,“你以为你手里那点东西能扳倒我?

我告诉你,林家的势力不是你能想象的!你再敢乱来,我保证让你那家破包子铺,

在京城开不下去!”威胁我?我笑了。“是吗?那我等着。”说完,我直接挂断了电话,

将他的号码拉进了黑名单。对付这种人,任何的口舌之争都是浪费时间。我需要做的,

是给他上第二道“硬菜”。我回到出租屋,再次打开了那个存着所有证据的U盘。这一次,

我没有再找学者。我要把事情,闹得更大。

我登录了国内最大的学术交流论坛“未名BBS”,这个论坛以匿名性和言论自由著称,

是各种学术圈八卦的发源地。我用匿名账号,发了一个帖子。标题是:《惊天大瓜!

关于新晋天才学者沈昊博士那篇一区顶刊论文的几点疑问》帖子里,我没有直接说他抄袭,

而是采取了更具技巧性的方式。

我贴出了他论文中最核心的一段关于“颜料成分考据”的论述,然后,又贴上了另一张图片。

那张图片,是我从《梓人遗制》孤本中,关于“丹青固彩法”配方的记载,亲手抄录下来,

并翻译成白话文的版本。我甚至贴心地用红线,将两段文字中,

那些高度相似、甚至一模一样的词句,全部标注了出来。比如,

沈昊论文中写道:“……其色之固,盖取西域之赭石,合东海之蜃灰,辅以鹿角之胶,

三者配比,需暗合‘天三地四’之数,

方得其妙……”而我抄录的古籍原文翻译过来是:“……欲固其色,必取西域赭石,

配东海蜃灰,以鹿胶为辅。三物之比,当依‘天三地四’之数,

方为妙法……”相似度高达95%以上。一个现代的材料科学博士,

怎么可能用如此古雅且专业的文献学术语,去描述一个化学配方?更何况,

这本《梓人遗制》,根本就没在任何公开渠道出现过。帖子最后,

我留下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:“沈博士的国学功底如此深厚,令人敬佩。只是不知,

沈博士是在何处拜读到这本神秘的古籍的呢?还是说,另有高人指点?”帖子一发出,

就像在滚油里滴进了一滴水。瞬间,炸了。5“**!这简直就是复制粘贴啊!

”“天三地四之数?一个搞材料的博士,说话跟个老道士一样,这可能吗?”“楼上别酸,

说不定人家是国学小天才呢?(狗头)”“我查了一下,这个《梓人遗制》是什么鬼?

所有文献库都查不到啊!发帖的楼主是穿越来的吗?”“细思极恐!

如果这本古籍真的存在且未公开,那沈昊是怎么看到的?难道是祖传的?

”“真相只有一个:要么沈昊家里有矿,藏着孤本;要么,就是他抄了别人的研究成果,

而且是连锅端的那种!”“未名BBS”的服务器,在我的帖子发布后半小时,

一度因为访问量过大而崩溃。等我刷新出来,帖子的浏览量已经突破了十万,

回复超过了三千条。我的目的达到了。我没有提供任何直接的证据,

只是抛出了一个无法解释的疑点,引导舆论去发酵,去质疑。我深知,人言可畏。

当所有人都开始怀疑你的时候,你就算浑身是嘴,也解释不清。事情的发展,

猜你喜欢

精彩推荐更多